成语 |
解释 |
出处 |
jī gǔ kuí jīn稽古揆今 | 指考古衡今。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望稽古揆今,复君之位,以安天下。” |
kuí lǐ duó qíng揆理度情 | 揆:揣测;理:事理;度:估计,猜度;情:常情。从情理上揣度。 | 明 刘若愚《酌中志 辽左弃地》:“揆理度情,大有未便。” |
kuí qíng duó lǐ揆情度理 | 揆、度:揣测、估计;情、理:人的常情和事理。依据情理来推测、估计。也作“揆情度事”。 | 宋 彭龟年《止堂集 祭陈克斋先生文》:“揆情度事,如鉴之明;泛酬曲应,如衡之平。” |
gǔ jīn yī kuí古今一揆 | 揆:尺度,准则。指某事物从古到今没有改变,情况相同。 | 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古今一揆,先后不贸。” |
bù kě kuí duó不可揆度 | 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
kuí shí dù shì揆时度势 | 审度时势。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陈侍御奏折》:“林则徐不能揆时度势,妥善办理,致夷人激而用兵。” |
kuí qíng shěn shì揆情审势 | 估量情况审察形势。 | 清·陈炽《<盛世危言>叙》:“我恶西人,我思古道,礼失求野,择善而从,以渐复虞、夏、商、周之盛轨,揆情审势,旦暮之间耳。” |
kuí wén fèn wǔ揆文奋武 | 施行文教,振奋武事。语本《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 语出《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
kuí lǐ dù shì揆理度势 | 衡量道理,揣度情势。 | 清·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与概断各国贸易,揆理度势,迥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