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niú huáng gǒu bǎo牛黄狗宝 | 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若大家好取和便罢,倘若有一点叫人过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黄狗宝掏了出来,再和那泼妇拼了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
huáng què xián huán黄雀衔环 |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实感仁恩。今赠白环四枚,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 |
wàng xià cí huáng妄下雌黄 | 胡乱涂改文字。雌黄:古人抄书校书时涂改文字用的颜料。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
huáng zhōng wǎ fǒu黄锺瓦缶 | 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 |
huáng gōng hào qiān黄公好谦 | 指人过分谦虚。 | 《尹文子·大道上》:“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 |
dùn jì huáng guàn遁迹黄冠 | 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 刘复《奉答王敬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
huáng lú zhī tòng黄垆之痛 | 垆:放酒瓮的土墩子;黄垆:黄公酒垆;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话。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稽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
rǎn cāng rǎn huáng染苍染黄 | 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 《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
yǎ bā chī huáng lián,yǒu kǔ shuō bù ch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寡妇孤儿,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táng láng huáng què螳螂黄雀 | 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略语。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悬赏,杀人身被官拿,试看螳螂黄雀,劝君得意休夸。” |
huáng liáng mèng黄粱梦 | 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 金·元好问《过邯郸四绝》:“死去生来不一身,定知谁妄复谁真?邯郸今日题诗客,犹是黄粱梦里人。” |
huáng jīn shī sè黄金失色 | 黄金失去了颜色。比喻人倒霉时才能再大也不能发挥作用。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顽铁生辉。” |
huáng fà ér chǐ黄发儿齿 | 比喻人长寿。 | |
huáng yī shǐ zhě黄衣使者 | 指出使宫市的太监。 | 唐·白居易《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
qīng huáng wèi jiē青黄未接 | 见“青黄不接”。 | 宋·叶適《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黄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 |
huáng fā dài bèi黄发骀背 | 见“黄发台背”。 | 唐·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会昌二年奉敕撰)》:“于是服冕之士,戴鹖之伦,暨藩侯邦伯,黄发骀背,不谋而进曰……” |
huáng zhōng huǐ qì黄钟毁弃 |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唐 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yǎn yāo huáng chì眼腰黄赤 | 黄:金色的腰带;赤:红色的官服。眼前是红色的官服,腰中是金色的腰带。指荣华富贵。 | 宋·刘克庄《好事近·壬戍生日和居厚弟》词:“雪鬓霜髭不管,管眼腰黄赤。” |
zhēng zhǎng huáng chí争长黄池 | 长:年高,盟长;黄池:春秋地名,今河南省封丘西南。春秋时,吴王夫差会晋定公于黄池,吴、晋争为盟长。指比较高低,力争占据上风。 | 晋·左思《吴都赋》:“胜强楚于柏举,栖劲越于会稽。阙沟乎商鲁,争长于黄池。” |
fēi huáng téng tà飞黄腾踏 | 形容马的飞驰。后多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
qīng huáng bù jiāo青黄不交 | 青:未成熟的庄稼;黄:已成熟的庄稼。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比喻新旧失去衔接。 | 宋·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来年青黄不交之际,常平有钱无米。” |
fān huáng dǎo zào翻黄倒皂 | 犹言颠倒黑白。 | 明 康海《鲍老儿 秋日闲情》套曲:“眉来眼去,唇三口四,泥烂油滑,翻黄倒皂,呼风唤雨,搦雾抟沙。” |
xuán huáng fān fù玄黄翻覆 | 玄黄:天地的颜色,指天地。天翻地覆。形容动乱之大。 | 《周易·坤·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
tiào dào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到黄河洗不清 | 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7回:“武姑子也已全招认,你叫我跳到黄河洗不清。” |
yī zǐ yāo huáng衣紫腰黄 | 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 明 谢谠《四喜记 帝阙辞荣》:“谁不愿衣紫腰黄,还须虑同袍中伤。” |
huáng kǒu xiǎo ér黄口小儿 | 黄口:儿童;小儿: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 唐 许碏《题南岳招仙观壁上》诗:“黄口小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 |
miàn huáng jī shòu面黄肌瘦 | 面:脸;肌:肌肉;代指身体。面色发黄;身体消瘦。形容人久病体衰或营养不良的样子。 | 元 杨梓《霍光鬼谏》:“眼欺缩腮模样,面黄肌瘦形相。” |
huáng pái jǐng gào黄牌警告 | 指足球比赛中裁判员对有较严重犯规行为的运动员出示黄牌以示警告,也借指对人的提醒、警告。 | 孙力《都市风流》第11章:“戴维发出了黄牌警告,那是威严不可侵犯、不可动摇的警告。” |
bì luò huáng quán碧落黄泉 | 碧落:天上、天界。黄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 唐 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huáng lí hēi lí,dé shǔ zhě xióng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 狸:山猫;雄:强有力的。比喻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有好的效果就是好方法。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秀才驱怪》:“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
qī qīng bā huáng七青八黄 | 指钱财。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
huáng tiān jiāo rì黄天焦日 | 犹大天白日。指白天。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一:“如今的时新,黄天焦日,男的女的在一起,嘻嘻哈哈,像个什么?” |
lǎo huáng niú老黄牛 | 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 吴强《红日》第一章:“这个‘老黄牛’我倒真有点心跳得慌!” |
yǎo wú huáng hè杳无黄鹤 | 杳:远得看不到踪影;无声无息。好像仙人乘的黄鹤一样;一去就无影无踪。 | 唐·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huáng qí zǐ gài黄旗紫盖 | 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 《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 |
huáng juàn yòu fù黄绢幼妇 | “绝妙”二字的隐语。 | 宋·金盈之《醉翁谈录·约朋友结果檄书》:“文妙黄绢幼妇,赋高乌有子虚。” |
cāng huáng fān fù苍黄翻复 | 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 《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复。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
huáng fā tái bèi黄发鲐背 |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耈台背”、“鲐背苍耈”。 |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虽复黄发鲐背,犹自觉所经俄顷,况其短者乎?” |
huáng què zài hòu黄雀在后 | (螳螂准备捕蝉)黄雀在后面准备啄螳螂。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 汉 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huáng ěr chuán shū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
lóng zhàn xuán huáng龙战玄黄 | 见“龙血玄黄”。 | 茅盾《回忆之类》:“不过,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痴望着‘龙战玄黄’的天地,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要来的总归要来,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 |
míng rì huáng huā明日黄花 |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 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
huáng jīn zhù xiàng黄金铸象 | 铸:铸造。用黄金铸造人像。表示对某人的敬仰或纪念。 | 《国语·越语下》:“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王命金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 |
bái sǒu huáng tóng白叟黄童 | 白头发的老人和黄头发的孩子。泛指老老少少。 | 明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四折:“仰赖圣德仁慈,白叟黄童,焚香顶礼,俺永享快乐也。” |
yáng shēng huáng què杨生黄雀 | 见“杨雀衔环”。 | 五代·李瀚《蒙求》诗:“杨生黄雀,毛子白龟。” |
yáo huáng wèi zǐ姚黄魏紫 | 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 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
rén lǎo zhū huáng人老珠黄 | 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 清 张贵胜《遣愁集》:“人老珠黄,春残花谢。” |
guò shí huáng huā过时黄花 | 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 |
huáng fā tái bèi黄发台背 |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 《诗经·鲁颂》:“黄发台背,寿胥与诚。” |
fēi cāng zǒu huáng飞苍走黄 | 指打猎。苍,苍鹰。黄,黄狗。 | 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其所营也,非荣即利,或飞苍走黄于中原,或留连杯觞以羹沸。” |
téng dá fēi huáng腾达飞黄 | 同“飞黄腾达”。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就中若讲人品心地,却只有我这安学生,只可惜他清而不贵,不能腾达飞黄。” |
dōng mén huáng quǎn东门黄犬 | 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后以“东门黄犬”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
páng méi huáng fā庞眉黄发 | 眉斑白,头发黄。指老人。庞,用同“厖”。 | 《北史·隋纪下·炀帝》:“朕永言稽古,用求至理,是以庞眉黄发,更令收叙,务简秩优。” |
huáng yáng rèn rén黄羊任人 | 比喻大公无私、任人唯贤。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
huáng jīn shí dài黄金时代 | 指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也指经济、文化最繁荣兴旺的时期。 | 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自己不想个正当方法奋斗去,却敛着手等候那黄金时代来碰他。” |
huáng má zǐ shū黄麻紫书 | 见“黄麻紫泥”。 | 清·钱谦益《福建道监察御史赠通议大夫大仆寺卿谥忠毅李公墓志铭》:“黄麻紫书,照耀夜壑。” |
dàn fàn huáng jī淡饭黄齑 | 泛指很差的饭菜。 | |
yī zhěn huáng liáng一枕黄梁 | 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 宋 李曾伯《送乔宾王》:“一枕黄梁,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 |
huáng fà chuí tiáo黄发垂髫 |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 《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台背。”晋·潘岳《藉田赋》:“垂髫总发。” |
yī póu huáng tǔ一抔黄土 | 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 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chéng huáng jú lǜ橙黄桔绿 | 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 宋 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
huáng zhōng dà lǚ黄钟大吕 | 黄钟:我国古代音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律。其为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声调最洪大、响亮;大吕: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四律。旧时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 《陆九渊集 语录下》:“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发达九地,真启洙泗邹鲁之秘,其可不传耶?” |
rén yuē huáng hūn人约黄昏 | 人在黄昏时约会。指情人约会。 | 宋·欧阳修《生查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在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散了客宾,早教我急煎煎心困,我则怕辜负了人约黄昏。” |
dài xuán lǚ huáng戴玄履黄 | 犹戴天履地。 | 《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
lùn huáng shǔ hēi论黄数黑 | 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你入门来便闹起,有甚的论黄数黑。” |
cí huáng hēi bái雌黄黑白 | 雌黄:随便乱说;黑白:黑色和白色。指评头论足,胡乱指责。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9回:“雌黄黑白,旁若无人。” |
huáng hé shuǐ qīng黄河水清 |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
huí huáng zhuǎn lǜ回黄转绿 | 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世事的反复。 | 晋 无名氏《休洗红》诗:“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返复君所知。” |
zhí dǎo huáng lóng直捣黄龙 | 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捣:捣毁;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现泛指敌人腹地。 | 元 脱脱等《宋史 岳飞传》:“飞大喜,语其下曰:‘今番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
huáng páo jiā tǐ黄袍加体 | 见“黄袍加身”。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
lùn huáng shù bái论黄数白 | 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
huái huáng wò bái怀黄握白 | 谓携带着钱财。黄,指黄金;白,指白银。 | 晋·葛洪《抱朴子·勉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挈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
nán ér xī xià yǒu huáng jīn男儿膝下有黄金 | 指男子汉不可轻易向人下跪。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1卷:“林上舍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何拜人?’” |
huáng zhōng huǐ qì,wǎ fǒu léi míng黄钟毁弃,瓦缶雷鸣 | 黄钟:大钟;瓦缶:瓦锅。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鼠辈鸱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幺,毒害乃尔。” |
pèi zǐ huái huáng佩紫怀黄 | 腰间佩挂紫色印绶,怀里揣着黄金官印。汉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怀黄”指身居高官。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 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於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
chōu huáng duì bái抽黄对白 | 谓只求对仗工稳。 | 唐·柳宗元《乞巧文》:“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啽哢飞走。” |
huáng jī bái fàn黄齑白饭 | 指粗恶的饭食。 |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风雨萧条,衡门暂留,黄齑白饭度春秋。” |
mìng rǎn huáng shā命染黄沙 | 染:沾上。身体挨上黄沙。指死亡。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倘若大限来到,身归泉世,命染黄沙,如何留得?” |
huáng kǒu rú zǐ黄口孺子 | 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3回:“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 |
huáng guàn cǎo lǚ黄冠草履 | 见“黄冠草服”。 | 曹亚伯《武昌起义·宣布满清罪状檄》:“黄冠草履之民,谁无尊亲之血气;四海九州之内,何非故国之山河。” |
fēi huáng téng dá飞黄腾达 |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名。腾达:本作“腾踏”;形容神马腾空飞驰。像飞黄神马似的腾空飞驰。比喻升迁很快。 |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飞黄腾达,赖长者恩荣德化。” |
huáng liáng měi mèng黄粱美梦 | 黄粱:小米。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比喻虚幻的梦想。 | 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
yī zhěn huáng liáng一枕黄粱 | 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落得一场空。 |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
qīng huáng gōu mù青黄沟木 |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
cuì zhú huáng huā翠竹黄花 | 指眼前境物。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
lí huáng pìn mǔ骊黄牝牡 | 犹言牝牡骊黄。喻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 明·文徵明《跋采临帖》:“观者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也。” |
huáng huā nǚ ér黄花女儿 | 指未婚的青年女子。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况且我看这人也是个黄花女儿,岂有远路深更,和位公子同行之理?” |
huáng liáng yī mèng黄粱一梦 | 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 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
huáng má zǐ ní黄麻紫泥 | 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 | 明·邵璨《香囊记·褒封》:“圣明朝褒功尚贤,黄麻紫泥丹凤传,仙槎使节来九天。” |
shǔ bái lùn huáng数白论黄 | 白:白银;黄:黄金。比喻计较金钱。 | 明 汤显祖《邯郸记 赠试》:“有家兄打圆就方,非奴家数白论黄。” |
huáng rén pěng rì黄人捧日 | 见“黄人守日”。 | 宋·宋祁《春帖子词·<皇帝阁>》:“青帝回风还习习,黄人捧日故迟迟。” |
huáng yáng è rùn黄杨厄闰 | 黄杨:树木名;厄:困苦;闰:闰年。旧时传说,黄杨木难长,遇到闰年,非但不长,反而会缩短。比喻境遇困难。 | 宋 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退圃》:“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
yǎo rú huáng hè杳如黄鹤 | 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 唐 崔灏《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qīng huáng bù jiē青黄不接 | 青:田里的青苗;黄:成熟的庄稼。旧粮已吃完;新粮未成熟;口粮中断。也可借指其他物力或人才的中断。 | 《元典章 户部 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
huáng què sì chán黄雀伺蝉 |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祸事临头还不知道。 | 汉 刘向《说苑 正谏》:“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huáng wū zuǒ dào黄屋左纛 | 黄屋:古代皇帝的车盖;纛: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指帝王坐的车子。 |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 |
huáng pí guǎ shòu黄皮寡瘦 |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 李晓明《平原枪声》:“一个个黄皮寡瘦,这使他蓦然想起在平汉线上遇到的那一伙散兵……” |
huáng tóng hào shǒu黄童皓首 | 见“黄童白叟”。 | 宋·司马光《送伊阙王大夫歌》:“黄童皓首接手而游嬉。” |
yán huáng zǐ sūn炎黄子孙 | 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 王朔《浮出海面》:“我和她对视一会儿,承认:‘那倒也是,炎黄子孙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