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两个天子。
指封王爵的二人。
同时齐名的王姓二人。(1)晋王戎和王衍。《晋书·羊祜传》:“戎衍并憾之每言论多毁祜。时人为之语曰:'二王当国,羊公无德。'”(2)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唐罗隐《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一:“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清姚鼐《王禹卿七十寿序》:“书法则如米元章、董元宰之嗣统二王。”(3)南齐王延之与王僧虔。《南齐书·王延之传》:“延之与尚书令王僧虔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曰:'二王持平,不送不迎。'”
指两个天子。
引《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指封王爵的二人。按:二王,指 明仁宗 子 裕王 与 景王。
引清•王恪 《椒山先生祠》诗:“疏成十罪定,狱借二王辞。”
同时齐名的王姓二人。(1) 晋•王戎 和 王衍。
引《晋书·羊祜传》:“戎 衍 并憾之每言论多毁 祜。时人为之语曰:‘二 王 当国, 羊公 无德。’”(2) 晋•书法家 王羲之、王献之 父子。 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梁氏 祕阁散逸以来,吾见二 王 真草多矣。”
唐•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清•姚鼐 《王禹卿七十寿序》:“书法则如 米元章、董元宰 之嗣统二 王。”
(3) 南齐 王延之 与 王僧虔。《南齐书·王延之传》:“延之 与尚书令 王僧虔 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曰:‘二 王 持平,不送不迎。’”
两位君王。
引《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晋王戎与王衍。
引《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与其第七子王献之的合称。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
“二王”即王宗坊和王宗玮兄弟俩,沈阳人,新中国第一张悬赏通缉令上的通缉犯,震惊全国的大案“东北二王特大杀人案”的主角。从1983年2月12日二王在沈阳犯下第一起命案至9月18日被警方击毙的七个月之间,“二王”凭借枪支和手榴弹打死打伤公安执法人员和无辜百姓18人(打死9人伤9人),五次逃脱警察的追捕。二王逃亡期间,谣言迷漫全国,给民众带来一定的恐慌。最后二王逃到江西广昌的盱江林场的一座山上。由公安、武警、军队、民兵组成了近三万人的围剿队伍(包括武汉空军部队的一架直升机),形成了四个包围圈,将二王击毙。
1.临行书,二王当然是不二法帖,通临了一遍,总感觉不得其法。
2.此作虽为唐人双钩廓填本,但所含“欧体”笔意甚是明显,点画首尾强化方折,在“二王”书法体系中又参考碑学精神,以笔作刀,圆畅方挺。
3.还没有出亡灵系寒冥就被成了周围学员眼中的焦点,尤其是经过前几天二王子和大公夫人的事情之后,寒冥这个“废物”。
4.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王者不务兼并天下而欲垂祚后世,古今未之有也。
5.会郯王被杀,宣让、威顺二王被逐,顺帝敢怒不敢言,只日坐内廷,咄咄书空。
6.邓石如的书法则打破了传统的帖学规范,旁搜远绍,继承和开启了二王以后绝迹的碑版书风,堪称划时代的突破。
7.查士良心下微叹,如果宋天赞不受伤的话,凭他的能耐百万军中擒住二王子,所有问题均可迎刃而解了。
8.要知道,艺术皇帝赵佶可是王羲之、王献之的天字第一号铁粉,狂士老米虽比皇帝小赵大卅一岁,但也不该随意消遣二王。
9.铨虽学业不及弟锡,而孝行齐焉,时人以为铨、锡二王,可谓玉昆金友。
10.同样出身微贱、知民间疾苦、礼遇贤才、勤政不辍的钱鏐、福建二王、后唐明宗、后周太祖都瞠乎其后,即使礼贤好学、眼光远大的南唐烈祖也仅可望其项背。
11.作品笔意从容,结字疏朗,章法萧散,深得晋人神髓,直入“二王”堂奥。
12.纵观书史,上古造文字,秦一统天下,李斯、程邈出,书法为之一变;汉魏六朝二王出,书法为之再变;邓石如辈出,书法又为之一变。
13.当晚,几个人像二王子初来白骨岭一样在石龙洞中燃起篝火,共叙离别之情。
14.上承“二王”,潇洒从容,风流跌宕,书卷气浓,尤其是手札,功底深厚,耐人寻味。
15.几番死里逃生,炮灰逆袭妃座,让满怀仇恨的二王爷化为绕指柔,让丞相之子牵肠挂肚,让韩夜衷心守护无怨无求,同时亦誓要将仇人挫骨扬灰……
16.如今她更名改姓要嫁给二王子。
17.众人云集响应,豪气干云的说道:谢二王子吉言,我等也祝二王子早日得偿所愿,继承王位。
18.在20年的翰墨遨游中,他采二王之潇洒,纳东坡之非凡,学怀素之狂放,心摹手追,融名家之所长,铸自己之风格,学人学字有板有眼,陶冶性情自娱自乐。
19.十恶不赦的“二王”的尸体被停放在山下,那瘦瘪的形象丑陋极了,长须长发,皮色灰白,脚板上累累孔洞;一个公文包绑在腿上,内有1万3千元人民币。
20.其书法植根于传统,溯源二王米芾,充分吸收魏碑、宋人行书,用笔富有变化,线条钢柔兼济,结体婀娜多姿,自然朴茂,充满文人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