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来用“知命”指五十岁。
例年逾知命。
英the age of fifty;
认识天命或命运。
例乐天知命。
英know destiny;
谓懂得事物生灭变化都由天命决定的道理。
引《易·繫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三国 魏 曹植 《箜篌引》:“先民谁不死,知命復何忧。”
唐•王勃 《滕王阁序》:“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清•戴名世 《命说示郑叟》:“吾以为命有二,有一己之命,有天下之命……知命者,知天下之命也。”
后因以“知命”代称五十岁。
引《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晋•潘岳 《夏侯常侍诔》:“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
唐•张说 《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郭沫若 《沸羹集·无题》:“照年龄说来,我已经是知命晋一的人,但不知怎的,我却感觉着一切都还年青。”
深知自然生灭演变之理,而能随遇而安。
引《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文选·曹植·箜篌引》:「先民谁不死,知命亦何忧。」
语本。后以知命指五十岁。
引《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晋·潘岳〈夏矦常侍诔〉:「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
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知命,汉语词汇。
拼音:zhī mìng
释义:(1).谓懂得事物生灭变化都由天命决定的道理。(2).代称五十岁
(多指已经看透命运的走势和明白命运的意义)
1.达人知命总度外,傀儡场中一例看。
2.那加族和其它神圣种族一样,信心和意志往往基于理智,她们达观知命,从不妄求;而人类不同,他们常常会有一种连自己也解释不清的近乎盲目的信念。
3.圣贤之人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在于尽性而知命,尽性还属于平常人可办到的,知命就非常难了。
4.快退居二线了,不如当个知命乐天的逍遥者吧。
5.规行矩步浑俗和光既来之,则安之乐天知命绳趋尺步束身自好随遇而安。
6.我自知命不久矣,却不想埋没这一身功法,权且与你灌顶,待你遇敌时,也多些保命的本钱。
7.楚歌的变化更加明显,素来自矜于达观知命、荣辱不惊,如今却为缥缈无形的恐惧所困扰,处处表现得怯懦而畏缩。
8.实习生鞠长明)“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9.王若虚《论语辨惑》:“夫乐天知命而胸中有道义之味,则外物不能累矣。
10.五丈原上,诸葛亮仰观天文,大惊,天上三台星,客星倍明,主星幽暗,自知命在旦夕。
11.时,不妨想想古今中外的这些潇洒名人,看他们是怎样直面挫折、达人知命、笑看人生的。
12.今司徒知命,遗言恤民,必欲崇约,可谓善始令终者也。
13.宣德末年,宣宗皇帝久病不愈,自知命将归西,为了稳固大明江山,宣宗便召集华山、武当、倥侗、峨嵋等六大门派围攻紫荆城外剑宗的总堂会。
14.具体到真正的灾区,人们生离死别,同时又达观知命。
15.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
16.夫以中华全力受制潢池,而欲以江左一隅兼支中国,胜负之数,无待蓍龟矣!海澄王麾下诸君果识时知命,笃念故主,厚爱贤王,宜劝令削号归藩,永绶福禄。
17.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18.知命之幼子同惜,今又疾作,不保旦暮,意绪可知也。
19.却那知命途多舛,我二人已有云泥之别。
20.除了“坐树不言”、“披荆斩棘”、“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外,还有“畏天知命”、“以逸待劳”等成语也和这位大树将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