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觳觫伏罪觳觫伏罪的故事

觳觫伏罪的成语故事


拼音hú sù fú zuì

基本解释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暂未找到成语觳觫伏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觳觫伏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下车泣罪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不伏水土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役杀伤。”
不伏烧埋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烧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若不打,这顽皮不改。”
不测之罪 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不甘雌伏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典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不知者不罪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三回:“起凤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勿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
二罪俱罚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以功赎罪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凌统传》:“以功赎罪。”
伏伏腊腊
伏低做小 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劳,怎肯伏低做小。”
伏地圣人
伏尸流血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伏法受诛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伏维尚飨 唐·陈子昂《祭韦府君文》:“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伏而咶天 荀况《荀子 仲尼》:“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伏虎降龙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伏首帖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伏首贴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伏龙凤雏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伐罪吊人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伐罪吊民 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低头认罪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没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头认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吗?”
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作奸犯罪 司马紫烟《荒野游龙》第二章:“她不禁一叹道:‘月黑风高,正是作奸犯罪的好时刻,老天爷好象在帮坏人的忙呢!’”
做小伏低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他那里做小伏低劝芳醑,将一杯满饮醉模糊。”
公冶非罪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公冶长非罪也。”
兴师见罪 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今有沛公无礼,他先入关中,封秦府库,改秦苛法,某欲兴师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