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ī tǒng dǐ tuō
基本解释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彻底明白清楚。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2卷:“吕先生听罢,大彻大悟,如漆桶底脱。”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靡所底止 |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
歇斯底里 |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
海底捞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
脱口而出 | 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 |
金蝉脱壳 | 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
临阵脱逃 | 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
深情底理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内中深情底理,奴才不知道,不敢妄回。” |
无底洞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56回:“罗子富与姚季莼两人合摆个庄,不限杯数,自称为‘无底洞’,大家都不服。” |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 |
归根结底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如今是人力世界,归根结底,还是靠做。” |
刨根问底 | 老舍《老张的哲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
脱胎换骨 | 宋 葛长庚《沁园春 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
釜底抽薪 | 汉 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
如胶似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那张三和这婆惜,如胶似漆,夜去明来,街坊上的人也都知了。” |
水底摸月 | 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谚语至理》:“赊酒时风花雪月,饮之时流星赶月,讨钱时水底摸月。喻世之无赖者也。” |
脱颖而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漆黑一团 | 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弄得漆黑一团。” |
打破沙锅问到底 | 宋 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一团漆黑 | 陈登科《破壁记》:“这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一片乌云飞也似地扑来,把月亮吞没了,山冲里顿时一团漆黑。” |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一霎也站脚不住。” |
归根到底 | 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
凝脂点漆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面如凝脂,眼如点漆。” |
黑漆一团 | 巴金《谈〈秋〉》:“但是作为读者,我受不了那接连不断的黑漆一团的结尾。” |
岗头泽底 | 唐 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
追根究底 | 洪深《飞将军》:“你们这些做新闻记者的,就是喜欢这样追根究底地问。” |
底死谩生 | 南唐 冯延巳《应天长》词:“兰房一宿还归去,底死谩生留不住。” |
铁桶江山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村里的干部虽然调换了几个,而他两个却好像铁桶江山。” |
黑漆皮灯笼 | 明 陶宗仪《辍耕录 阑驾上书》:“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闾阎失望,田里寒心,乃歌曰:九重丹诏颁恩至,万两黄金奉使回……又歌曰: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