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勇贯三军勇贯三军的故事

勇贯三军的成语故事


拼音yǒng guàn sān jūn

基本解释贯:通“冠”,第一;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吾想黑身有异术,勇贯三军,吾非敌手。”


暂未找到成语勇贯三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勇贯三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三十而立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挑三拣四 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学贯中西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逢人只说三分话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大树将军 《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推三阻四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
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折臂三公 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三三两两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融会贯通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三十三天 《胜鬘宝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国言悉怛梨余恶卫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国音不同耳。”
半夜三更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福军。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乱烧一通,迟早要犯大错误呀!”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二三其意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岁寒三友 元·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始终一贯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国不但应当和中国人民的始终一贯的良友苏联相联合,而且应当按照可能,……”
异军突起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读书三到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条入叶贯 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叶贯,不知审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三天两头 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