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罪恶昭彰罪恶昭彰的故事

罪恶昭彰的成语故事


拼音zuì è zhāo zhāng

基本解释昭彰:明显。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

出处


暂未找到成语罪恶昭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罪恶昭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遏恶扬善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鬼怕恶人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褒善贬恶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罪上加罪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见今县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
欺善怕恶 明 杨柔胜《玉环记 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
十恶不赦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恶醉强酒 《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将功折罪 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出来。”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善善恶恶 先秦 荀况《荀子 强国》:“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臭名昭著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改恶向善 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除恶务本 《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蔡沈集传:“去恶则务绝根本。”
无恶不作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惩恶劝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罪魁祸首 明 郑若庸《玉玦记 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恶作剧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罪有攸归 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赐尔姬昌等节钺,便宜行事,往惩其忤,毋得宽纵,罪有攸归。”
罪不容死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千古罪人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不独老杨禽兽,作千古罪人,即弟辈以小人之心推测君子,亦应抱愧。”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作恶多端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恶有恶报 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采善贬恶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好善恶恶 《说岳全传》第七三回:“好善恶恶,人人如此。”
罪该万死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婢子罪该万死。”
将功赎罪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1回:“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