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衔悲蓄恨衔悲蓄恨的故事

衔悲蓄恨的成语故事


拼音xián bēi xù hèn

基本解释衔:含着。心里藏着悲痛和仇恨。

出处《乐府诗集·蔡琰<琴曲歌辞>》:“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


暂未找到成语衔悲蓄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衔悲蓄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恨铁不成钢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新仇旧恨 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慷慨悲歌 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黄雀衔环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实感仁恩。今赠白环四枚,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
抱恨黄泉 唐·李贤等引注《邕别传》:“臣所在孤危,悬命锋镝,湮灭土灰,呼吸无期。诚恐所怀随躯腐朽,抱恨黄泉。”
霜露之悲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悲不自胜 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报雠雪恨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风云,报雠雪恨。”
报仇雪恨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黍离之悲 宋·姜夔《扬州慢·序》:“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悲欢离合 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恨相知晚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恨之切骨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只要朝廷稍加激动,十万之众不难指日集合。”
悲喜交集 《晋书 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赠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离合悲欢 明 陆采《明珠记 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兔死狐悲 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恨之入骨 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风木含悲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叵奈杨景无礼。”
新愁旧恨 唐·韩偓《三月》诗:“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饮恨吞声 南朝 梁 江淹《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
悲观失望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我们决不悲观失望,我们是乐观的。”
衔尾相随 《汉书·匈奴传》:“如遇险阻,衔尾相随。”
风木之悲 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悲观主义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
以是为恨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