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三写易字三写易字的故事

三写易字的成语故事


拼音sān xiě yì zì

基本解释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暂未找到成语三写易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写易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举三反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倡三叹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一口三舌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一唱三叹 先秦 荀况《荀子 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一国三公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一字一句 林兰《红棉袄》:“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说:‘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写不上,算不上,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
一字一板 老舍《二马》:“温都太太把房钱,吃饭的时间,晚上锁门的时候,和一切的规矩,都当着伊牧师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一字一泪 明·李贽《焚书·书答·与焦漪园》:“写至此,一字一泪,不知当向何人道,当与何人读,想当照旧剃发归山去矣!”
一字一珠 唐 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一字不差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春香把香盒送与了他,把楚楚吩咐言语一字不差传与老孔。”
一字不易 《新唐书 文艺传中 孙逖》:“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一字不爽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所责之事,皆系平日私语一字不爽。”
一字不苟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一字不落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一字不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
一字之师 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一字值千金 宋·戴复古《望江南》词:“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值千金。”
一字兼金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苏、黄遗墨流传至今者,一字兼金。”
一字千秋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夫诗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一字千金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一字千钧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一字师 五代 王定宝《唐摭言 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一字褒贬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一字连城 《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一字长城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折寇》:“仗恩台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一字长蛇阵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8回:“听的里面雷声高举,四七二十八门,一齐分开,变作一字长蛇之阵,便杀出来。”
一定不易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一岁三迁 《南史 到儰传》:“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