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负衡据鼎负衡据鼎的故事

负衡据鼎的成语故事


拼音fù héng jù dǐng

基本解释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周振甫注:“负衡据鼎,指处丞相位。衡,秤,表持平;鼎,三足,喻三公。”


暂未找到成语负衡据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负衡据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大名鼎鼎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散带衡门 《诗经·阵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合从连衡 《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自负盈亏
进退失据 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反裘负刍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忍辱负重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背义负恩 《旧唐书 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引经据典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春秋鼎盛 汉 贾谊《新书 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据鞍读书 《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如释重负 《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有根有据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八回:“郑恩听了这一席话,欲待不信,这卖油梆子现在,是他掐算出来的,似乎有根有据,怎么不信?”
据理力争 北齐 魏收《魏书 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负气斗狠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
负德辜恩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忘恩负义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力能扛鼎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据为己有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三足鼎立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负债累累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7回:“却说谭绍闻负债累累……每日索欠填门,少不得典宅卖地,一概徐偿。”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扛鼎抃牛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鼎足三分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地负海涵 语出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幕燕鼎鱼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权衡轻重 《周书 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
人声鼎沸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