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闭目塞聪闭目塞聪的故事

闭目塞聪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 mù sāi cōng

基本解释聪:听觉敏锐,这里指听觉。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亦作“闭目塞听”、“闭明塞聪”、“闭目掩耳”。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暂未找到成语闭目塞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闭目塞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目迷五色 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目光短浅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目不转睛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目不忍见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触目皆是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闭关自守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
目不斜视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目眩心花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任道元抬头起来看见,惊得目眩心花,魂不附体。”
有目共睹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 上卷 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聪明反被聪明误 宋 苏轼《东坡续集 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目无全牛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聪明才智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刮目相看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耳聪目明 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举目无亲 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闭门读书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聪明伶俐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一目十行 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纲举目张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掩人耳目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目瞪口呆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闭门思过 宋 徐铉《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聊以为报》:“闭门思过谢来客,知恩省分宽离忧。”
聪明正直 《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名目繁多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还有学生卫兵,女子精武军,及男女赤十字会,名目繁多,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