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潜神默记潜神默记的故事

潜神默记的成语故事


拼音qián shén mò jì

基本解释潜神:潜下心来,用神专注。形容用心专注,默默记诵。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独摅意乎宇宙之外,锐思于毫芒之内,潜神默记,恒以年岁。”


暂未找到成语潜神默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潜神默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神枪手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4回:“二来见萧王妃击死李守义,已呼他作神枪手女将军。”
默默无闻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鬼哭神嚎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吓还不算,还逼着人‘逃难’。弄得村上鸡飞狗跳,鬼哭神嚎。”
动天地,感鬼神 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捻神捻鬼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
令人神往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今著述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
默不做声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形神不全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鬼烂神焦 唐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神出鬼入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神采奕奕 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心旷神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神不知鬼不觉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
出神入化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神经过敏 鲁迅《集外集·关于<关于红笑>》:“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厚书的译本,并不足异的,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黯然神伤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神魂颠倒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貌合神离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
大显神通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记忆犹新 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友存者十无一二。”
神通广大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神领意得 《高坐别传》:“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言,皆因传译。然神领意得,顿在言前。”
分心劳神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7回:“展爷在家一天,倒觉的分心劳神。定于次日起身上杭州。”
神出鬼没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神焦鬼烂 清 魏源《圣武记》第七卷:“皆伐山通道,穷搜窟宅,神焦鬼烂。”
六神无主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潜移默化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神鬼莫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诸将皆拜伏曰:‘丞相机算,神鬼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