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uí zhú tiáo sī
基本解释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吹竹调丝,行炙劝酒。”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步调一致 |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
丝来线去 | 《朱子全书·论语》:“但颜子得圣人说一句,直是倾肠倒肚是了,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
治丝益棼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
一丝不苟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胸有成竹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不费吹灰之力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
成竹在胸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
千丝万缕 | 宋 辛弃疾《蝶恋花》:“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
罄竹难书 |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清·惜阴堂主人《二度梅》第15回:“这个孩子今日被小姐看出他的面目来了,只怕老爷要将小姐许配与他,你我不是竹蓝打水一场空吗?” |
风吹草动 |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
翠竹黄花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
内查外调 | 《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
调兵遣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
吹毛求疵 | 韩非《韩非子 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才调秀出 | 《晋书·王接传论》:“才调秀出,见赏知音。” |
水调歌头 |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
磬竹难书 |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镂尘吹影 | 《关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 |
鞭丝帽影 | 宋陆游《齐天乐 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
击石弹丝 | 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加笾折俎,初偿露酎之醇;击石弹丝,始奏《钧天》之妙。”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严丝合缝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又多是用木板铺的,上面严丝合缝盖上,轻易看不出来。” |
藕断丝联 | 宋 黄机《满庭芳 时欲之宫永兴》词:“人道郴阳无雁,奈情钟,藕断丝联。” |
势如破竹 |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吹胡子瞪眼 | 刘绍棠《渔火》第一章三:“这个挨了骂的司务长恼羞成怒,吹胡子瞪眼,在桥上张牙舞爪。” |
一丝不挂 | 宋 黄庭坚《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唐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