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枕戈击楫枕戈击楫的故事

枕戈击楫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ěn gē jī jí

基本解释枕着兵器,拍击船桨。形容杀敌心切,志节慷慨。

出处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坐朝》:“便凭着这肝胆轮囷,枕戈击楫,逐鞑虏早复神京也呵!”


暂未找到成语枕戈击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枕戈击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金戈铁马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声东击西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止戈为武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旁敲侧击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鹰击长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止戈兴仁 《汉晋春秋》:“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
反戈一击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挥戈反日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伪(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倒载干戈 《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一枕黄粱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高枕无忧 《旧五代史 世袭传二 高季兴》:“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化干戈为玉帛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反戈相向 《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倒戈卸甲 《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不堪一击 王安忆《命运交响曲》:“我太响,心里却在大声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
击节称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公期望基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时,依然铩羽。”
击石弹丝 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加笾折俎,初偿露酎之醇;击石弹丝,始奏《钧天》之妙。”
大动干戈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分进合击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枕戈泣血 唐·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枕戈泣血,志在复雠。”
枕戈待旦 《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倒置干戈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枕戈饮血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贼氛未殄,主上焦劳,凡为臣子,皆当枕戈饮血,共愤同仇。”
轻敲缓击 清·陶贞怀《天雨花》第21回:“且待四个宫人到,轻敲缓击试他们。”
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8卷:“遇文王兴礼乐,遇桀纣呈干戈。”
无懈可击 先秦 孙武《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圆木警枕 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