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àn yuè hú yǒng
基本解释形容迅捷威猛。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古冶子]左手持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水为逆流三百步。”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歌莺舞燕 | 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
劳燕分飞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
鸿鹄将至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龙腾虎跃 |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舞刀跃马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岳胜怒曰:‘好贼奴,敢如此大言!’舞刀跃马,直取天佑。” |
跃跃欲试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席说,说得唐儿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
跃然纸上 | 清 薛雪《一瓢诗话》:“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
来鸿去燕 | 清 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
蚕头燕尾 | 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
燕雀处堂 | 汉 孔鲋《孔丛子 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
旧燕归巢 | 明·顾大典《青衫记·裴兴归衙》:“似旧燕归巢,双语檐前。” |
莺歌燕舞 | 宋 苏轼《报锦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
鸿鹄之志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燕雀不知鸿鹄志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乃向其乡人说道:‘我今将为状元,不久便作开国元勋矣!何以贺我?’乡人益非之。刘赞臣叹道:‘此所谓燕雀不知鸿鹄志也。’” |
燕雀岂知雕鹗志 | 元 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岂知雕鹗志,顽童不解老仙机。” |
鹰拿燕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皂隶似鹰拿燕雀,把吴氏向阶下一摔,正待用刑。” |
燕妒莺惭 | 《红楼梦》第二七回:“满园里秀带飘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
幕燕鼎鱼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
燕巢飞幕 |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收〉》::“[北虏]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吕延济注:“鱼游沸鼎,燕巢飞幕,言危之甚。言魏朝夕将破,而将军居之,亦同鱼燕之危。” |
燕巢于幕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
燕翼贻谋 |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宋史·乐志九》:“权舆光大,燕翼贻谋。” |
幕燕釜鱼 | 《时敏报·美人禁工新约平议》:“前程正未可量,又何事依人苟安,为幕燕釜鱼之计也乎?” |
莺声燕语 | 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
燕雀之见 | 清·戴名世《朱翁诗序》:“[翁]乃欲为鸿飞之冥冥,于人世已不复置其一喙,而吾犹呶呶焉为之悲怜其遇,其犹燕雀之见也夫!” |
燕巢幙上 | |
燕颔儒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