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àn chuān róng huì
基本解释见“贯通融会”。
出处清·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牵强附会 | 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
学贯中西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
户限为穿 | 唐 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
百步穿杨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
融会贯通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
文山会海 | 《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
会少离多 | 宋 辛弃疾《蝶恋花 送祐之弟》词:“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始终一贯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国不但应当和中国人民的始终一贯的良友苏联相联合,而且应当按照可能,……” |
条入叶贯 | 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叶贯,不知审知。” |
衣裳盟会 | 南朝·梁·江淹《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表》:“若乃衣裳盟会,九合一匡,犹惭德斯礼也。” |
单刀赴会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吾来日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
其乐融融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
一场误会 | 王朔《人莫予毒》:“单立人和曲强开始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误会,但也得问下去。” |
贯彻始终 | 曾朴《孽海花》第34回:“对于内学相宗各法门,尤能贯彻始终。” |
群英会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 |
穿凿附会 | 宋 洪迈《容斋续笔》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
水滴石穿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如雷贯耳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
会心一笑 | 鲁迅《通讯》:“使同类者知道也还有谁在袭击古老坚固的堡垒,较之看见浩大而灰色的军容,或者反可以会心一笑。” |
万箭穿心 | 《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再听到哥子末后一段说话,真如万箭穿心,竟放声大哭起来。” |
后会无期 | 北朝 魏衒之《洛阳伽蓝记 大统寺》:“老翁送元宝出,云:\'后会难期。\'以为凄恨,别甚殷勤。” |
渴而穿井 |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粟红贯朽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捐之传》:“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 |
粟陈贯朽 | 明 范受益《寻亲记 告借》:“你如今万廪千仓,粟陈贯朽,每日劳劳碌碌,使尽机谋,如今半百之秋,又无男女,还不修善,更待何时?” |
有缘千里来相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气贯长虹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于维巨卿,气贯虹霓,义高云汉。” |
听人穿鼻 | 《南史 张弘策传》:“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