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ì shí jī xū
基本解释虚:空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契讷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一钱不落虚空地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 |
一面虚词 | 《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避祸屯田计》:“明公休听外人一面虚词,欲杀某也。” |
三盈三虚 | 汉·王充《论衡·讲瑞》:“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出。” |
不切实际 |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
不可避免 | 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
不合实际 | 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凡是主观主义的,不合实际的,都是错误的。” |
不堪一击 | 王安忆《命运交响曲》:“我太响,心里却在大声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 |
不实之词 | |
不知虚实 | 《汉晋春秋》:“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
不虚此行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原来你这回到上海,干了这幺一回事,也不虚此一行。 |
不避强御 | 唐·权德舆《唐西川节度副大使韦公先庙碑铭序》:“操持贵幸,不避强御,缮理宫室,得其时制。” |
不避斧钺 |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
不避水火 | 《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
不避汤火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
不避艰险 |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
东声西击 | 明·李东阳《喻战送李永敷南归》:“子知战乎……神出鬼没,东声西击,变化而无常者,用也。” |
东驰西击 |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各专责成,互相援应,毋东驰西击,各不相顾。” |
严严实实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严严实实压在心底的热泪,涌满眼眶,忍不住流了下来。” |
中流击枻 | 明·何大复《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
中流击楫 | 《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中馈犹虚 | 《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
临难不避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
乘胜追击 | 《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李思安跃马交斗,经二十余合,思安拽枪徉败,退去。单可及乘胜追击。 |
乘虚以入 | 明·刘基《春秋明经》:“宋卫间郑师之在外而乘虚以入其国。” |
乘虚可惊 | 《投笔肤谈·达权》:“乘分可图,乘虚可惊,乘敌可取。” |
乘虚而入 | 宋 张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
乘虚蹈隙 | 《老残游记》第十回:“黄龙举起磬击子来,在磬上铿铿锵锵的乱击,协律谐声,乘虚蹈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