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用夏变夷用夏变夷的故事

用夏变夷的成语故事


拼音yòng xià biàn yí

基本解释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出处《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


暂未找到成语用夏变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用夏变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夫之用 《后汉书·冯异传》:“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
一息万变 宋·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一成不变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一搭两用
七十二变 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
万变不离其宗 徐特立《抗战给我的机会》:“对任何人,无论相识不相识的,总是一套话。言论有系统,万变不离其宗。”
万古不变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
三冬二夏
不夷不惠 汉 扬雄《法言 渊蹇》:“不屈其意,不累其身,曰:‘是夷惠之徒欤?’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
不得已而用之 《六韬 文韬 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不知权变 汉·桓宽《盐铁论·世务》:“故虽有诚信之心,不知权变,危亡之道也。”
不讳之变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不讳之变,诚难其虑。”
专款专用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上级一再强调专款专用。”
中看不中用 许地山《玉官》:“枪炮军舰都如明器,中看不中用。”
临事制变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
临危制变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临机制变 《周书·陆腾传》:“必望临机制变,未敢顶陈。”
临机应变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6卷:“不过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盖未论临机应变,方略不同。”
临机设变 《北史·侯深传》:“深临机设变,是其所长,若总大众,未必能用。”
乍毛变色
乘机应变 明·许自昌《水浒记·谋成》:“乘机应变,料难逃漫天圈套,管教似探囊取寄,使人绝倒。”
九变十化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序》:“至如三奔三景之妙,九变十化之精,各探其门,互称要妙。”
云蒸龙变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论》:“[魏豹、彭越]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五冬六夏 魏巍《山雨》:“不论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她穿着件小破花褂子,在那儿放哨。”
以不变应万变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我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结出的经验是‘以不变应万变’。”
以夷伐夷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以夷制夷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以夷攻夷 《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