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执经叩问执经叩问的故事

执经叩问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í jīng kòu wèn

基本解释叩问:询问。拿着经书,向人请教。指虚心向人学习。

出处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暂未找到成语执经叩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执经叩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本正经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一板正经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一问三不知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三推六问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
三跪九叩 清 昭槤《啸亭杂录 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不敢问津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不相问闻
不相闻问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0回:“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
不经世故 鲁迅《花边文学 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不经之语 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杂录》:“神宗顾问左右‘青唇’何事,皆不能对。乃以问赵元老。元老奏‘不经之语,不敢以闻’。”
不经之说 唐 无稹《迁庙议状》:“曷若削汉朝不经之说,征殷周可久之文,从亲尽则迁之常规,为万代不朽之定制。”
不经之谈 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不耻下问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不见经传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不问三七二十一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5回:“逛窑姐儿的人,倘给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
不问不闻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不问皂白 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
不问青红皂白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不闻不问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丙吉问牛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东捱西问 《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捱西问,那有消息。”
久经世故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这老头儿虽说粗豪,却是个久经世故的,须是不露一毫芒角才引得出他的真话来呢。”
久经考验 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斗争的实践证明,我国工人阶级不愧是久经考验的立场坚定的革命领导阶级。”
久经风霜 浩然《艳阳天》第140章:“他那久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五经扫地 《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仗义执言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以口问心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