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àn sè yào mù
基本解释颜色鲜艳,光彩耀眼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第七卷:“莫非玉羁、金勒、宝艠、花鞢、艳色耀目,香风袭人。”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光宗耀祖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 |
目迷五色 | 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不动声色 | 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目光短浅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
色飞眉舞 | 清·杨复吉《梦阑琐笔·蔡涛》:“蔡曰:‘步月山坞,忽闻清音,令人色飞眉舞。’” |
光前耀后 |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拭目以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
目不转睛 |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
目不忍见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
沤沫槿艳 | 《太平广记》第351卷:“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沫槿艳,不必多怀。” |
触目皆是 |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
古色古香 | 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
色中饿鬼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
扬威耀武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扬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
惊鸿艳影 | 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
目不斜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
目眩心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任道元抬头起来看见,惊得目眩心花,魂不附体。” |
有目共睹 |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 上卷 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
满园春色 |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面有难色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贾大少爷因为奎官之事,面有难色,尚未回答得出。” |
目无全牛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湖光山色 | 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
刮目相看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耳聪目明 | 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
色厉内荏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举目无亲 | 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