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蔼然仁者蔼然仁者的故事

蔼然仁者的成语故事


拼音ǎi rán rén zhě

基本解释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出处朱自清《儿女》:“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


暂未找到成语蔼然仁者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蔼然仁者)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浑然一体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聋者之歌 《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一视同仁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处之泰然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防患于未然 《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喟然长叹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仁义道德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善游者溺 《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意兴索然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超然物外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
超然绝俗 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
麻木不仁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止戈兴仁 《汉晋春秋》:“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
荡然无余 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近灾起柏梁,遂逐渠阁,青编素简,一同煨烬,湘囊綖柣,荡然无余。”
豁然开朗 晋 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识时务者为俊杰 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黯然神伤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跃然纸上 清 薛雪《一瓢诗话》:“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毛骨悚然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仁者能仁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
夷然自若 《魏书 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勃然大怒 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始作俑者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