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ù qǐ gǔ luò
基本解释兔子刚起跑;鹘就猛扑下去。形容动作非常敏捷;比喻下笔快捷。鹘:打猎用的猛禽。
出处宋 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卧不起 |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自从倩女孩儿在折柳亭与王秀才送路,辞别回家,得其疾病,一卧不起。” |
一叶落知天下秋 | 《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一哄而起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
一坐一起 | 《吴子·论将》:“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 |
一块石头落了地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
一块石头落地 | |
一夜十起 | |
一字不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宋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 |
一病不起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风霜,到家又传了时症,一病不起,呜呼哀哉死了。” |
一落千丈 | 唐 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
一轰而起 | 梁斌《红旗谱》第二卷:“一轰而起,一轰而散,他逮不住领头人儿,看他有什么法子?” |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 张恨水《啼笑姻缘》续集第八回:“她这两句话,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
一钱不落虚空地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 |
一雕双兔 |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
一馈十起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
七上八落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
七零八落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
万丈高楼从地起 | 沈从文《新与旧》:“‘万丈高楼从地起’,同队人也觉得这家伙将来不可小觑。” |
万丈高楼平地起 | 沈从文《虎雏再遇记》:“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
上南落北 | 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他又不和我一搭儿做买卖,我怎知他上南落北。” |
下落不明 | 马识途《清江壮歌》尾章:“我的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
不上不落 |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姐姐……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事皆废了。” |
不知起倒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你可知他一面在这里服药,一面在那边戕伐,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正是‘泼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 |
不落俗套 | 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学习写点评论性质的文章,给自己立两个标准。一个是独立思考,另一个是不落俗套。” |
不落窠臼 |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
不落边际 | 张天翼《夏夜梦》二:“星星给搅得不安似地霎着眼,闪着白里带青的亮光,逗得人会不落边际地想开去,想到天上,想到这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