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晓风日偶忆淇上
[清代]:王闿运
秋云洗晨光,庭树碧已散。
风期偶然照,水石若在眼。
清淇忆晓涉,尘虑得初盥。
日色马上明,波痕鹭边浅。
沦漪自然绿,空秀不可限。
樵汲带清景,望望使步缓。
自从闭门来,屡见王路蹇。
泽衰怀绿猗,道难惧蓬转。
情闲地仍幽,物扰理自遣。
谁谓山水深,方从寸心远。
秋雲洗晨光,庭樹碧已散。
風期偶然照,水石若在眼。
清淇憶曉涉,塵慮得初盥。
日色馬上明,波痕鹭邊淺。
淪漪自然綠,空秀不可限。
樵汲帶清景,望望使步緩。
自從閉門來,屢見王路蹇。
澤衰懷綠猗,道難懼蓬轉。
情閑地仍幽,物擾理自遣。
誰謂山水深,方從寸心遠。
“秋晓风日偶忆淇上”译文及注释
秋晓风日:秋天早晨的风光。风日,犹风光。
淇上:淇河之上。
风期:风信,随着季节变化应时吹来的风。此指眼前的风景竟与淇上的秋景偶然相合。
水石:回忆中的淇河流水与水中之石。
清淇:淇河。一者因淇河水清而得名;再者,清代国学大师杨守敬疏《水经·清水》曰:“清水本自入海,自周定王五年,河徙南注,黎阳以北,河之流遂绝,而故道犹存。今曹操开白沟遏淇水北流,行清水之道。故《淇水注》渭之清淇,互受通称”。
忆晓涉:回忆清晨涉淇河的情景。
尘虑:犹俗念。
盥:guàn,浇水洗手,也泛指洗。
日色:日光。
波痕句:鹭鸟旁的淇河水浅。波痕,波浪,此指淇河水。
沦漪:lúnyǐ,同“沦猗”,微波,水生微波。
空秀:幽静秀美。空,岑寂,幽静。
樵汲:qiáojí,打柴汲水。
清景:清丽的景色。
望望:瞻望貌,依恋貌。
屡见:多见。
王路蹇:仕途艰难。蹇,jiǎn,跛,行走困难。
泽衰:恩泽衰减。
怀绿猗:缅怀卫武公时代那“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清明社会。
道难:路难行。
蓬转:蓬草随风飞转,喻人流离飘泊,行踪无定。
理自遣:从事理上自然得到宽解。
寸心:内心。
清代·王闿运的简介

王闿(kǎi)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
► 王闿运的诗(1篇)〕
元代:
刘因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彫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薊門霜落水天愁,匹馬沖寒渡白溝。
燕趙山河分上鎮,遼金風物異中州。
黃雲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風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彫落,天涯孤劍獨誰投?
魏晋:
曹叡
双桐生空井。
枝叶自相加。
通泉浸其根。
玄雨润其柯。
绿叶何蓩蓩。
青条视曲阿。
上有双栖鸟。
交颈鸣相和。
何意行路者。
秉丸弹是窠。
雙桐生空井。
枝葉自相加。
通泉浸其根。
玄雨潤其柯。
綠葉何蓩蓩。
青條視曲阿。
上有雙栖鳥。
交頸鳴相和。
何意行路者。
秉丸彈是窠。
近现代: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清代:
周之琦
瑶簪堕也,谁知此恨,只在今生。怕说香心易折,又争堪、烬落残灯。忆兼旬、病枕惯懵腾。看宵来、一样恹恹睡,尚猜他、梦去还醒。泪急翻嫌错莫,魂销直恐分明。
回首并禽栖处,书帏镜槛,怜我怜卿。暂别常忧道远,况凄然、泉路深扃。有银笺、愁写瘗花铭。漫商量、身在情长在,纵无身、那便忘情。最苦梅霖夜怨,虚窗递入秋声。
瑤簪堕也,誰知此恨,隻在今生。怕說香心易折,又争堪、燼落殘燈。憶兼旬、病枕慣懵騰。看宵來、一樣恹恹睡,尚猜他、夢去還醒。淚急翻嫌錯莫,魂銷直恐分明。
回首并禽栖處,書帏鏡檻,憐我憐卿。暫别常憂道遠,況凄然、泉路深扃。有銀箋、愁寫瘗花銘。漫商量、身在情長在,縱無身、那便忘情。最苦梅霖夜怨,虛窗遞入秋聲。
南北朝:
谢朓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窓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秋夜促織鳴,南鄰搗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窓輕幔垂,西戶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視階前濕。
誰能長分居,秋盡冬複及。
宋代:
晏殊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難禁滟滟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遊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元代:
萨都剌
五更寒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尚酣。
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
五更寒襲紫毛衫,睡起東窗酒尚酣。
門外日高晴不得,滿城濕露似江南。
金朝:
元好问
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美人图子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槐陰别院宜清晝,入座春風秀。美人圖子阿誰留。都是宣和名筆,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飛後,粉淡梨花瘦。隻除蘇小不風流。斜插一枝萱草,鳳钗頭。
金朝:
元好问
绛阙遥天霁景开,金明高树晚风回。
长虹下饮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劫火有时归变灭,神嵩何计得飞来。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
绛阙遙天霁景開,金明高樹晚風回。
長虹下飲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劫火有時歸變滅,神嵩何計得飛來。
窮途自覺無多淚,莫傍殘陽望吹台。
宋代:
苏辙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复移守胶西⑶,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⑷,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仕,将宦遊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複此對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别曰:“夜雨何時聽蕭瑟⑴?”其後子瞻通守餘杭⑵,複移守膠西⑶,而轍滞留于淮陽、濟南⑷,不見者七年。熙甯十年二月,始複會于澶濮之間⑸,相從來徐留百餘日。時宿于逍遙堂,追感前約,為二小詩記之。
逍遙堂後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
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風吹松竹雨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