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情同手足情同手足的故事

情同手足的成语故事


拼音qíng tóng shǒu zú

基本解释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暂未找到成语情同手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情同手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举手之劳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一体同心 《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一厢情原
一厢情愿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有人说:‘你这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一口同声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一口同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
一夔已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一失足成千古恨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一往情深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一心同体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一心同功 《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一心同归 《淮南子 泰族训》:“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
一手一脚 郭沫若《棠棣之华》第五幕:“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
一手一足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一手包办 清 李绿园《歧路灯》:“你一手包揽,我只晴我的手头钱。”
一手包揽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3回:“你一手包揽,我只赊我的头钱。”
一手托天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一手遮天 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一把手 朱自清《三家书店》:“剑桥是第一把手。”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一民同俗 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一相情原
一相情愿 金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厢情愿’。”
一脉同气 《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一见钟情 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一见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