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箭拔弩张箭拔弩张的故事

箭拔弩张的成语故事


拼音jiàn bá nǔ zhāng

基本解释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形势不妙,赶紧站起来,走到他们当中。”


暂未找到成语箭拔弩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箭拔弩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归心如箭 清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 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是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自拔来归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铺张浪费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慌里慌张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大张旗鼓 清 张春帆《宦海》:“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
拔苗助长 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拔茅连茹 《周易 泰》:“拔茅茹,以其汇。”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不能自拔 《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张徨失措 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徨失措。”
拔毛连茹
纲举目张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老天拔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呢?”
乱箭攒心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见父亲倒在一个壁角边乱草之上……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见,犹如乱箭攒心,放声号哭。”
路见不平,拔刀相救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金竹寺》:“路见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萨赏其义侠,故远导幻影以生之。”
强弩之末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万箭穿心 《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再听到哥子末后一段说话,真如万箭穿心,竟放声大哭起来。”
坚韧不拔 方毅《读<攻关>》:“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一箭双雕 《北史 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济贫拔苦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讲经文》:“常行慈悲,济贫拔苦,归将有余数不足者,将安乐施厄者。”
发皇张大 《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我取为书名,无非暗示蒋政权压迫左翼文艺,虽甚残酷,然而左翼文艺必将发皇张大,有如宿莽之冬生不死或遇冬不枯也。”
剑拔弩张 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暗箭难防 《古今杂剧 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二折:“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暗算他,搬将过来,则一拳打倒那厮,救你父亲。”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暗箭明枪 《群英类选 清腔类 玉交枝》:“忽心痴撞入他迷魂阵图里,暗箭明枪难躲避。”
拔帜易帜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
拔葵去织 晋 葛洪《抱朴子 逸民》:“濯裘布被,拔葵去织。”
挡箭牌 庐隐《今后妇女的出路》:“她们拿拥护母权作挡箭牌,暗地里过着寄生的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