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例子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且凡圣人,有损己为世,表行显功,使天下慕之,三徙成都者。”
拼音sān xǐ chéng dōu
注音ㄙㄢ ㄒ一ˇ ㄔㄥˊ ㄉㄡ
感情三徙成都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 | 解释 |
---|---|
三十而立 |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
墨守成规 |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
挑三拣四 |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恨铁不成钢 | 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恨他不争气;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 |
习非成是 |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不三不四 |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
功成名就 |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
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推三阻四 |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
三长两短 |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折臂三公 |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
三三两两 |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