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 《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yǐ jié wéi zhí以讦为直 | 讦:攻击别人短处或揭发别人隐私;直:直率。用攻击别人的短处,揭发别人隐私来表达自己的直率。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以讦为直者。” |
bēi yǐ zì mù卑以自牧 | 指以谦卑自守。 | 语出《易 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
yǐ yán qǔ rén以言取人 |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yǐ dé zhuī huò以德追祸 | 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 《韩非子 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
yǐ rén zé guān以人择官 | 根据人的才能选授适当的官职。 |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以此推之,知国家以人择官,不为官择人也。” |
lè yǐ wàng yōu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yè yǐ jì rì夜以继日 | 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bù yǐ wéi chǐ,fǎn yǐ wéi róng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耻:耻辱;荣:荣耀。不认为是可耻,反而认为是荣耀。指不知羞耻。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yǐ bù jì kě以不济可 | 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 |
yǐ dú gōng dú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 宋 罗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积,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
jiǎn kě yǐ yǎng lián俭可以养廉 | 俭:节省,俭约;廉:廉洁。节俭可以帮助养成廉洁的操守。 | 明·周顺昌《第后柬德升诸兄弟》:“又谓惟淡可以从俭,惟俭可以养廉。有味哉,有味哉!” |
yǐ fáng wàn yī以防万一 | 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万一:可能性极小的意外变化。 | 冯德英《迎春花》第14章:“他就又采取以防万一的想法,心想,反正是自愿的事,何必去做?” |
kǎi dāng yǐ kāng慨当以慷 | 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 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yǐ zhí bào yuàn以直报怨 |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yǐ gǔ wéi jìng以古为镜 | 见“以古为鉴”。 |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yǒu贪天之功以为己有 |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 | 宋·王禹偁《霍光论》:“然则光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与夫日僤之割爱,邴吉之让位,德不侔矣。” |
yǐ yè jì cháo以夜继朝 | 犹言以夜继日。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
yǐ jìn wú chǐ以尽吾齿 | 来度过我的一生.。 | |
yǐ ròu dàn hǔ以肉啖虎 | 见“以肉餧虎”。 |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以揽权要秦王,正如以肉啖虎耳。” |
xí yǐ chéng sú袭以成俗 | 袭:因袭。因袭旧的东西已成习俗。 | 清·朱彝尊《曝书亭记·朱右传》:“世代沿革,袭以成俗,无复古意。” |
nán yǐ nì liào难以逆料 | 逆:预先;料:料想。很难事先料到。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凡事如此,难可逆料。” |
jié yǐ wéi zhí讦以为直 | 讦:攻击别人短处;直:直率。揭发别人的隐私自认为坦率。形容人品奸诈虚伪。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yǐ róu kè gāng以柔克刚 |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 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yǐ shuǐ tóu shí以水投石 | 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 |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
zì yǐ wéi jì自以为计 | 自己以为计谋得逞。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
yǐ jiǎn yù fán以简驭繁 | 用简捷了当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纷繁的事物。 | 南朝·梁·沈约《宋书·江秉之传》:“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
xū wèi yǐ dài虚位以待 | 留着位置等待。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宁可虚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滥位。” |
shì mù yǐ dài拭目以待 | 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
yǐ xuè xǐ xuè以血洗血 | 洗:洗雪。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 | 《旧唐书·源休传》:“我国人皆欲杀汝,唯我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吾又杀汝,犹以血洗血,污益甚尔。” |
yǐ yī yù wàn以一驭万 | 驭:驾驭。指抓住根本,可以控制全体。 | 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君主能够兼用法、术、势,就可以一驭万,以静制动,无为而治。” |
yǐ luǎn jī shí以卵击石 |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
xī hái yǐ cuàn析骸以爨 | 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 《左传 宣公十五年》载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zì rén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 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 清·汪琬《送张牖如之任南宁序》:“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
shì yǐ wéi rì誓以皦日 | 谓誓同生死,亲爱终生。语本《诗 王风 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 《诗经·王风·大车》:“各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
yǐ bào yì bào以暴易暴 |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邦以民为本 |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yǐ róu zhì gāng以柔制刚 | 以:用。柔:柔和。制:制服。刚:刚强。用柔和的办法去制服刚强的。 |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é yǐ chuán é讹以传讹 | 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说,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 |
yǐ qiè shì wén以郄视文 | 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越人(扁鹊名)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
yǐ guǎ dí zhòng以寡敌众 | 用少数人抵敌众多的人。 | 《金史·吾扎忽传》:“吾扎忽性聪敏,有才智,善用军,常出敌之不意,故能以寡敌众。” |
bì yǐ qíng必以情 | 一定尽可能按实情去判决。 | |
yǐ shuǐ xǐ xuè以水洗血 | 谓消除冤仇,以求和好。 | 《旧唐书·源休传》:“吾今以水洗血,不亦善乎!” |
yǐ shēn xùn zhí以身殉职 | 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为了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 | 《梁书 韦粲传》:“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职。’” |
yǐ shǒu wéi gōng以守为攻 | 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 宋·秦观《边防策下》:“盖充国以先零穷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 |
yǐ yī fèng bǎi以一奉百 | 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 汉 王符《潜夫论 浮侈》:“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
kuān yǐ dài rén宽以待人 |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
xīng xīng zhī huǒ,kě yǐ liáo yuán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张鸿《续孽海花》第57回:“你不轻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晓得怎么结局呢!” |
yǐ xíng zhǐ xíng以刑止刑 | 犹以刑去刑。 | 《周书·武帝纪下》:“以刑止刑,世轻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
yǐ shòu qí jiān以售其奸 | 售:销售。用来推行他的奸计。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例如张国焘,则利用许多党员的无知以售其奸。” |
jìn kě yǐ gōng,tuì kě yǐ shǒu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 进:前进;退:退却;守:防守,固守。前进可以攻击,后退可以固守。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 | 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凡此数事,果能断自乃心,豫有成算,则用足兵强,形势险固,人心坚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
yǐ lì xiàng qīng以利相倾 | 依靠钱财争权夺利,互相排挤。 | |
qiǎng bù zhī yǐ wéi zhī强不知以为知 | 不懂装懂。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都管强不知以为知,逐叶翻翻,一直翻到后面去。” |
qī qī yǐ wéi bù kě期期以为不可 | 期期:口吃的样子。坚决不同意的样子。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传》:“昌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
bīng yǐ zhà lì兵以诈立 | 兵:军事,战争;诈:欺骗。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计谋迷惑对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兵以诈立,以利功,以分合为变者也。” |
yǐ fǎ wéi jiào以法为教 |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 《韩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
gǔn yī yǐ guī衮衣以归 |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 | 唐·刘禹锡《贺门下裴相公启》:“绣斧既定,衮衣以归。” |
fú yǐ dà bái浮以大白 |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 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
yǐ è bào è以恶报恶 |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 《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
yǐ wēi zhī zhù以微知着 | 微:微小;着:显着。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 宋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 |
yǐ lǐ fú rén以理服人 | 服:说服。用道理说服别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yǐ shòu qí jì以售其伎 | 售:推销,推行;伎:伎俩。用来推行他的奸计。 | 唐·柳宗元《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吾无有也。” |
yǐ yán xùn wù以言徇物 |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 |
wú yǐ sè zé无以塞责 | 自谦之语。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 | 《汉书 东方朔传》:“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遗德,奉朝请之礼,备臣妾之仪,列为公主,赏赐邑人,隆天重地,死无以塞责。” |
yǐ huǐ wéi fá以毁为罚 |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参见“以誉为赏”。 |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
yǐ rì wéi suì以日为岁 | 把一天变成了一年。形容焦急的心情。 | 宋·张孝祥《迎嘉显孚济侯求雨文》:“望神之来,以日为岁,飚舆在望,亦既劳止。” |
mó lì yǐ xū摩厉以须 |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待时而动。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
yǐ wēi wéi ān,yǐ luàn wéi zhì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 治:合理。把危亡当作安定,把祸乱当作太平。形容缺乏政治远见,看不到潜在的危机。 | 汉·贾谊《治安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
yǐ yì wéi zhī以意为之 |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
yǐ zī qiē cuō以资切磋 | 资:帮助;切磋:古代把兽骨、象牙磨制成器物。借以帮助共同研究。 | 《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yǐ yí zhì yí以夷制夷 |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
yíng rèn yǐ jiě迎刃以解 | 同“迎刃而解”。 | 《中国近代文论选·论科学之发达可以辟旧小说之荒谬思想》:“准此推之,以真理诘幻状,以实验捣虚情,虽举国若狂,万人同梦,而迎刃以解,涣然冰消。” |
yǐ gǔ yǐn gǔ以瞽引瞽 | 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计,以瞽引瞽,讹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诈……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迷惑害累世人。” |
yǐ gǔ yù jīn以古喻今 | 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 《北史 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渐曩哲。” |
zhì zú yǐ shì fēi,biàn zú yǐ xíng shuì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 智:智谋,指巧诈,诡辩。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 汉·刘向《说苑·臣术》:“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
yǐ gōng xiào jiǎo以宫笑角 | 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 北齐·刘昼《新论·文武》:“今代之人,为武者则非文,为文者则嗤武,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犹以宫笑角,非适才之情,得实之论也。” |
miǎo yǐ shān hé邈以山河 | 同“邈若山河”。 | 清·谭嗣同《邹砚铭叙》:“而断金之谊,遂邈以山河,可云悲哉!” |
yǐ suǒ xù zǔ以索续组 | 用粗绳去连接丝带。比喻后继者的才学远逊前人。 | 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上》:“贤君见抑,而贼臣是党,求诸旧例,理独有违。但此是绝笔获麟之后,弟子追书其事。岂由以索续组,不类将圣之能者乎?何其乖剌之甚也!” |
bù yǐ cí hài zhì不以辞害志 |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yǐ shǎo shèng duō以少胜多 | 用少数的力量战胜多数的力量;以弱小战胜强大。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这回用兵,以少胜多,极有布置。” |
jiǎn kě yǐ zhù lián俭可以助廉 | 俭:节省,俭约;廉:廉洁。节俭可以帮助养成廉洁的操守。 | 《宋史·范纯仁传》:“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
zì yǐ wéi rán自以为然 | 然:这样。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 | |
yǐ ruò shèng qiáng以弱胜强 | 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 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 |
yǐ gōng miè sī以公灭私 | 谓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 | 《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蔡沈集传:“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情。” |
yǐ fáng wèi rán以防未然 | 未然:没有成为事实。采用某种措施来防止某种事情的发生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然:这样,如此。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yī yǐ dāng bǎi一以当百 | 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 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
yǐ yī chí wàn以一持万 | 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 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
quán lì yǐ fù全力以赴 |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 | 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
yǐ yì gē ēn以义割恩 | 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
yǐ yù jìn néng以誉进能 | 根据人们的称誉去进用贤能。 | |
chī zhī yǐ bí嗤之以鼻 |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 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
yǐ sī fèi gōng以私废公 | 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
xiāng rú yǐ zé相濡以泽 | 濡:沾湿;泽:唾液或汗水。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 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嘘枯养瘠,相濡以泽。” |
xí yǐ chéng fēng习以成风 | 风:风气。习惯了,就形成了风气。 | 宋·朱熹《谏诤》:“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择其不敢言之甚者为台谏,习以成风,如何做得事。” |
diào yǐ qīng xīn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
yǐ tāng zhǐ fèi以汤止沸 | 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其气势。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
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
yǐ quán móu sī以权谋私 | 以:凭借;权:权力;权势;谋:谋求;谋取;私:私利。凭着权利谋取私利。 |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
yǐ rì jì yè以日继夜 | 白天接着夜晚,日夜不停。 | 《陈书·郑灼传》:“灼家贫,抄义疏以日继夜,笔毫尽,每削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