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yún fān yǔ fù云翻雨覆 |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 |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fēng cān yǔ sù风餐雨宿 | 在风中吃饭,在雨地里睡觉。形容行旅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回:“风餐雨宿,走了二十八个日头,正月十四日,进了顺城门,在河漕边一个小庵内住了,安顿了行李。” |
zhì fēng mù yǔ栉风沐雨 |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
chūn fēng huà yǔ春风化雨 |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
xìng huā chūn yǔ杏花春雨 | 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 元·虞集《风入松》词:“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
fēng yǔ jiāo jiā风雨交加 |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 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
chūn yǔ rú yóu春雨如油 |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春雨一滴滑如油。” |
wū yún chǔ yǔ巫云楚雨 | 犹巫山云雨。 |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 |
suí chē zhì yǔ随车致雨 | 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 | 《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 |
lán fēng fú yǔ阑风伏雨 | 见“阑风长雨”。 | 清·纳兰性德《菩萨慢》词:“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
yǔ jīn fēng mào雨巾风帽 | 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 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园感旧》词:“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宋·陈三聘《梦玉人引》词:“雨巾风帽,昔追游、谁念旧踪迹。” |
yǔ chán yún jī雨僝云僽 | 谓不好的天气把人折磨。 | 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清人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
yún jiāo yǔ qiè云娇雨怯 | 娇:柔媚可爱;怯:胆小。形容女子娇羞之态 | 清·洪昇《长生殿·春睡》:“未免云娇雨怯,今日晌午时分,才得起来。” |
yǔ yuē yún qī雨约云期 | 指男女约会。 |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约云期。” |
fēng chē yǔ mǎ风车雨马 | 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 唐·李商隐《燕台诗·冬》之四:“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独啼红怨天曙。” |
liáo yún bō yǔ撩云拨雨 | 指人调弄风情。 | 明 徐复祚《投梭记 折齿》:“只亏你撩云拨雨不胡颜,我自有偷香手段,窃玉机关。” |
mì yún bù yǔ密云不雨 | 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 《周易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
yǔ líng xīng sàn雨零星散 | 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九回:“[张清、王英]杀散左哨军兵,如摧枯拉朽的直冲进来,杀得贼兵四分五裂,七断八续,雨零星散,乱窜奔逃。” |
jí yǔ bào fēng疾雨暴风 | 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 | 晋 干宝《搜神记》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 |
jīng fēng yǔ,jiàn shì miàn经风雨,见世面 | 经过许多磨难,见多识广。形容人的生活阅历丰富。 | 毛泽东《组织起来》:“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见世面;这个风雨,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这个世面,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 |
yǔ mái fēng zhàng雨霾风障 | 指狂恶的风雨。 | 宋·吴潜《满江红·九日郊行》词:“尽敛却、雨霾风障,雾沈云暝。远岫四呈青欲滴,长空一抹明于镜。” |
zhèn fēng líng yǔ震风陵雨 | 指疾风暴雨。 | 汉·扬雄《法言·吾子》:“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 |
yǔ xiē yún shōu雨歇云收 | 比喻男女离散。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长地久,谁承望雨歇云收。” |
zhì mù fēng yǔ栉沐风雨 | 同“栉风沐雨”。 | 后晋·沈昫《旧唐书·宣宗纪》:“况将士等栉沐风雨,暴露郊原,披荆棘而刁斗夜严,逐豺狼而穹庐晓破。 ” |
xuè fēng ròu yǔ血风肉雨 | 形容剧烈残酷的屠杀或性格刚强。 | 梁启超《论权利思想》:“试一读欧美诸国法律发达史,如立宪政,废奴隶……等诸大法律,何一不自血风肉雨中熏沐而来。” |
jǐng gōng qiú yǔ景公求雨 | 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 |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
mù yǔ shū fēng沐雨梳风 | 同“沐雨栉风”。 | 明·刘基《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 |
chǔ tiān yún yǔ楚天云雨 | 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欢情。 |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
kuáng fēng zhòu yǔ狂风骤雨 | 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我是龙身,去处有狂风骤雨。” |
zhòu yǔ bù zhōng rì骤雨不终日 | 骤:急速;终:竟,从开始到末了;终日:整天。攀雨下不了整天。比喻势头很猛不能持久。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3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bào fēng jí yǔ暴风疾雨 | 暴:急骤,猛烈;疾:迅疾。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 《清史稿 灾异志三》:“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死兵民无数。” |
yān fēi yǔ sàn烟霏雨散 | 形容众多。 |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络绎纵横,烟霏雨散。”李善注:“烟霏雨散,众多也。” |
hé fēng xì yǔ和风细雨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yān suō yǔ lì烟蓑雨笠 | 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 宋·苏轼《书晁说之〈考牧图〉后》诗:“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
dà yǔ qīng pén大雨倾盆 |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 唐 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guài yǔ máng fēng怪雨盲风 | 犹疾风暴雨。 | 宋·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伯昌》词:“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
jiǔ hàn féng gān yǔ久旱逢甘雨 | 逢:遇到;甘雨:好雨;遂人愿的及时雨。长久干旱之后遇到一场好雨。形容一直渴望得到的东西;终于获得了满足。 | 宋 洪迈《容斋随笔 四笔 卷八 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
piāo fēng kǔ yǔ飘风苦雨 | 形容天气恶劣。 | 战国·宋·墨翟《墨子·尚同上》:“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
fēng huán yǔ bìn风鬟雨鬓 |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 唐 李朝威《柳毅》:“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
yǔ suō yān lì雨蓑烟笠 |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 唐·翁洮《渔者》诗:“一叶飘然任浪吹,雨蓑烟笠肯忘机。” |
fēng yǔ rú huì风雨如晦 |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天夜里没有月亮。风雨天气;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 | 《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fēng xiāo yǔ huì风潇雨晦 | 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 《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
jí shí yǔ及时雨 | 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比喻适时的帮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
bié fēng huái yǔ别风淮雨 | 别:指“列”的误写;淮:指“淫”的误写。用讹字以求新异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
chóu móu wèi yǔ绸缪未雨 | 绸缪:紧密缠缚。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未然。 |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yǔ lián yún dòng雨帘云栋 |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后因以“雨帘云栋”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 |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宋·杨无咎《青玉案》词:“傍湖开径,雨帘云栋,平地居仙子。” |
yún qī yǔ yuē云期雨约 | 见“云期雨信”。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但则要捉对儿云期雨约,便是俺师徒每全真了道。” |
qī fēng xiǔ yǔ栖风宿雨 | 在风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劳。 | 《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反抗侵略保卫祖国,栖风宿雨是平常。” |
yǔ zhān yún rě雨沾云惹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雨沾云惹”为男女情爱之典。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chūn fēng xià yǔ春风夏雨 |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jiàn fēng shì yǔ见风是雨 |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
yún tún yǔ jí云屯雨集 | 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贼兵云屯雨集,围定城池,布军与战不利。” |
yǔ dòng fēng lián雨栋风帘 | 犹言雨帘云栋。 |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
fēng yǔ xiāo tiáo风雨萧条 | 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访遗踪于女峡,风雨萧条,征往事于姑泉,弦歌响亮。” |
yǒu fēng zǐ yǔ友风子雨 | 指云。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 《荀子 赋》:“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
fēng yǔ piāo yáo风雨飘摇 | 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 《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
shǔ yǔ qí hán暑雨祁寒 | 夏大雨,冬大寒。《书 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后以“暑雨祁寒”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 《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 |
léi dà yǔ xiǎo雷大雨小 |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
yún qī yǔ xìn云期雨信 | 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 宋·欧阳修《品令》词:“懊恼人人薄幸。负云期雨信。” |
mán fēng zhàng yǔ蛮风瘴雨 | 蛮:荒凉的南方;瘴:瘴气。指南方有烟雨瘴气的地方。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风箫女诱东墙》:“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
hóng xiāo yǔ jì虹销雨霁 | 虹:彩虹;销:同“消”,消失;霁:本指雨止,也引申为天气放睛。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 唐·王勃《滕王阁序》:“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qī fēng kǔ yǔ凄风苦雨 |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
fān fēng gǔn yǔ翻风滚雨 | 兴风作浪。 | |
fēng yǔ huì míng风雨晦暝 | 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 唐·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 |
kuáng fēng bào yǔ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
qí hán shǔ yǔ祁寒暑雨 | 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 《明史·陆昆传》:“陛下广殿细旃,岂知小民穷檐掊屋,风雨之不庇,锦衣玉食,岂知小民祁寒暑雨冻馁之弗堪。” |
xià yǔ yǔ rén夏雨雨人 |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 西汉 刘向《说苑 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fēng lǐ lái yǔ lǐ qù风里来雨里去 | 形容生活、工作勤苦。 | 胡正《汾水长流》第19章:“你就知道睡死觉,人家淋成这样,也不说起来帮我换换衣衫。我这么风里来雨里去的是为了甚?” |
chōng fēng mào yǔ冲风冒雨 | 谓不避风雨之苦。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头年给你干一整年活,冲风冒雨,起早贪黑的。’郭全海说,气急眼了。” |
yǔ zhòu fēng yè雨僽风僝 | 见“雨僝风僽”。 | 元·柯丹邱《荆钗记·庆诞》:“椿老萱衰,只恐雨僽风僝。” |
yǔ dǎ lí huā雨打梨花 | 比喻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 | 南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
xué chǔ zhī yǔ穴处知雨 | 穴:洞;处:居。久居洞中的兽类能预知风雨。比喻有经验。 | 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 |
piāo fēng bào yǔ飘风暴雨 |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 管仲《管子 小匡》:“时雨甘露不将,飘风暴雨数臻。” |
wǔ rì yī fēng,shí rì yī yǔ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 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chí fēng chěng yǔ驰风骋雨 | 犹言乘风驾雨。 | |
shǐ xià rú yǔ矢下如雨 | 矢:箭。箭像雨一样射下。 | 南朝·梁·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积弩乱发,矢下如雨。” |
xīng yún bù yǔ兴云布雨 | 兴:兴起。兴起云彩,布下雨。比喻神魔鬼怪神通广大。 | 明·无名氏《南极登山》第二折:“小圣东海龙神是也,奉上帝敕令,管领着江河淮济,溪洞潭渊,兴云布雨,降福消灾,济渡众生。” |
yǔ sī fēng piàn雨丝风片 | 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
fān yún fù yǔ翻云覆雨 | 翻覆:翻转。翻过去是云;翻过来是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 | 唐 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cān fēng sù yǔ餐风宿雨 |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清 许思湄《谢清苑县李贺母寿并请追失银》:“别后餐风宿雨,儿歌行路之难。而芳草斜阳,又来孤馆,自叹春光九十,不属劳人也。” |
yún yǔ gāo táng云雨高唐 | 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 明·张景《飞丸记·坚持雅操》:“云雨高唐无心梦,良缘自挫甘磨弄。” |
ōu fēng měi yǔ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清·秋瑾《自拟檄文》:“欧风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 |
fēng yǔ bō shí风雨剥蚀 | 剥蚀:物体受侵蚀而损坏。物体受风雨的侵蚀而损坏。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四卷:“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铓。” |
yè yǔ duì chuáng夜雨对床 |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 唐 郑谷《思图昉上人》:“每思闻净话,夜雨对绳床。” |
kū miáo wàng yǔ枯苗望雨 | 形容殷切盼望。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寡君望蹇先生之临,如枯苗望雨。” |
yún qíng yǔ yì云情雨意 | ①云和雨的状态。②指男女欢会之情。 | 宋·袁去华《浣溪沙》词:“一夕高唐梦里狂,云情雨意两茫茫。袖间依约去年香。” |
qiāng yān pào yǔ枪烟炮雨 | 形容激烈的争战。 | 《辛亥革命·安徽光复记》:“北皖以处于南北战争必趋之地,故凤颖二府属地仍在枪烟炮雨之中。” |
suí chē gān yǔ随车甘雨 | 见“随车致雨”。 | 清·杨潮观《东莱郡暮夜却金》:“揽辔清风,随车甘雨,免他供顿徒劳。” |
zhē fēng dǎng yǔ遮风挡雨 | 比喻起保护作用。 |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11章:“大叔,闺女没有好的孝敬你,让小赤松长大,给你遮风挡雨!” |
fēng shuāng yǔ xuě风霜雨雪 | 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 元 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
yún cháo yǔ mù云朝雨暮 | 指男女欢会之时。 | 宋·贺铸《断湘弦·淑质柔情》词:“不间云朝雨暮,向西楼、南馆留连。”宋·叶阊《摸鱼儿·倚薰风》词:“红裙溅水鸳鸯湿,几度云朝雨暮。” |
fēng yǔ piāo yáo风雨漂摇 | 见“风雨飘摇”。 | 唐·李华《二孝赞》:“风雨漂摇,支体鳞皴。” |
yún jiāo yǔ hé云交雨合 | 指相会,重逢。 | 唐·李益《古别离》诗:“江回汉转两不见,云交雨合知何年。” |
máng fēng sè yǔ盲风涩雨 | 犹盲风怪雨。比喻晦涩的诗风。 | 清·钱谦益《徐元叹诗序》:“宁为长天晴日,无为盲风涩雨;宁为清渠细流,无为浊沙恶潦。” |
pēn yǔ xū yún喷雨嘘云 | 形容浪花水气的飞溅散逸。 | 明·刘基《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君不见岷山导戒南纪,喷雨嘘云九千里,瞿唐剑阁键重关,锦城花绕成都市。” |
lèi rú yǔ xià泪如雨下 | 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形容非常悲痛。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
zhàng yǔ mán yún瘴雨蛮云 | 瘴:瘴气;蛮:南方荒无人烟的地区。形容南方边远地区的恶劣自然环境。 | 宋·陆游《涪州》诗:“使君不用勤留客,瘴雨蛮云我欲愁。” |
yún chóu yǔ hèn云愁雨恨 | 指男女间离别之情。 | 宋·柳永《安公子》词:“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
wèi yǔ chóu móu未雨绸缪 | 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 | 《诗经 豳风 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zhí dài yǔ lín tóu直待雨淋头 | 比喻不能及早罢手或毫无准备。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师》:“僧问:‘迢迢一路时如何?’师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