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gè yǒu lì bì各有利弊 | 各:各自;弊:害处。指事物的作用有好处也有坏处。 | 刘少奇《论党内斗争》:“这些办法,这些道路,对我们当时情况又各有利弊。” |
sǔn rén bù lì jǐ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
cóng zhōng yú lì从中渔利 | 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说其改醮,已则从中渔利,藉以餬口。” |
fēng gōng hòu lì丰功厚利 | 指巨大的功利。 | 汉·班彪《王命论》:“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 |
shēng sè huò lì声色货利 | 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 《尚书 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
gàn cuì lì suǒ干脆利索 | 同“干脆利落”。 | 莫应丰《将军吟》第24章:“‘回去,回去!’政委朝门外把手一挥,干脆利索地答复了他。” |
wēi pò lì yòu威迫利诱 | 既用暴力威胁、诱惑;又用名利强迫。指软硬兼施。诱:诱惑。 | 宋 王灼《颐堂文集 卷三 李仲高石君堂》诗:“利诱威胁拟夺去,仲高誓死君之侧。” |
yǒu yī lì bì yǒu yī bì有一利必有一弊 | 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但是,真如先哲之谓‘有一利必有一弊’罢,同时也开始了火灾。” |
yíng míng wō lì蝇名蜗利 | 苍蝇头般微名,蜗牛角样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郊遇》:“看这些蝇名蜗利,心肠热凭谁淘洗。” |
yǒu lì yǒu bì有利有弊 | 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世间事总是有长有短,有利有弊。” |
yāo míng shè lì邀名射利 | 求取名利。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2卷:“世人不终耆寿,咸多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内伤骨体,外乏筋肉。” |
gàn bā lì cuì干巴利脆 | 见“干巴利落”。 | |
tān míng tú lì贪名图利 | 贪图好的名声,追逐个人私利。 | 明·徐元《八义记·婴投杵臼》:“贪名图利世间人,不修因果恁痴心。” |
lì kǒu jié jǐ利口捷给 | 利口:能言善辩;捷给:言辞敏捷,善于应付。指能言善辩,言辞敏捷,善于应付。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
jǐ zhí lì bìng掎摭利病 | 掎摭:指摘;利病:利害,好坏。形容品评优劣好坏。 |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呵文章,掎摭利病。” |
tān míng zhú lì贪名逐利 | 贪图好的名声,追逐个人私利。亦作“贪名图利”。 | 明·高明《琵琶记·旌表》:“老夫当初也只道你贪名逐利,撇了父母妻室,不肯还家。” |
tān fū xùn lì贪夫殉利 | 见“贪夫狥利”。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3回:“贪夫殉利,箪豆见色。春秋争弑,不顾骨肉。”” |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jì rén lì wù济人利物 | 谓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 | 宋·朱熹《记外大父祝公遗事》:“公每清旦辄携粥药造之,遍饮食之而后返,日以为常,其他济人利物之事不胜记,虽倾资竭力无吝色。” |
fù guì lì dá富贵利达 | 犹言功名利禄。 | 《孟子·离娄下》:“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几希矣。” |
rè zhōng míng lì热中名利 | 热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利。 | 林语堂《论幽默》:“看人栖栖皇皇热中名利,而自己却清闲超逸,于是也笑了。” |
xū míng bó lì虚名薄利 | 虚:空;薄:淡泊。不慕虚名,不贪小利。 | 明·郭勋《雍熙乐府》第四卷:“彼也虚名薄利。任他人禄重官髙,橪指间朱颜昨日,急回头白发明朝。” |
dì wú yí lì地无遗利 | 遗:遗留,遗漏。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 清·冯桂芬《校攽庐抗议》:“人无弃材,地无遗利,君民不隔,名实必副。” |
jiá jiān bīng lì甲坚兵利 | 甲:盔甲;坚:坚固;兵:兵器;利:锋利。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比喻精锐部队。 | 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 |
jiān jiǎ lì rèn坚甲利刃 | 见“坚甲利兵”。 |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坚甲利刃,长短相杂。” |
zhēng míng duó lì争名夺利 | 争夺名位和利益。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
shè lì gū míng射利沽名 | 谋取财利和名誉。 |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张昉》:“乃迹寄林泉,心悬富贵,旦暮奔走,射利沽名而叩其中,且空空无当于用。” |
jì dé lì yì既得利益 | 指人们或集团已经获得的,法定的某种特别权益。 |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属于边区管辖地域内,一切已经分配过的土地房屋和已经废除过的债务,本府本处当保护人民既得利益,不准擅自变更。” |
jū lì sī yì居利思义 | 指临财不苟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
zé xiān lì hòu责先利后 | 责:责任,利益。尽义务在众人之前,分享利益在众人之后。 | 唐·韩愈《送穷文》:“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
jiàn lì wàng yì见利忘义 |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bù zhī lì hài不知利害 |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
lì chǐ líng yá利齿伶牙 | 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
jiāng běn tú lì将本图利 | 将:拿;本:本钱;图:谋取;利:利润。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债的图例,也则是将本图利。” |
chū shī bù lì出师不利 |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 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
sǔn jǐ lì wù损己利物 | 损:贬损;物:自己以外的人。克制自己,利于别人。 | 《周书·孝义传序》:“则温枕扇席,无替于晨昏;损己利物,有助于名教。” |
dà jí dà lì大吉大利 | 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
wō míng wēi lì蜗名微利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虚名小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琴瑟之事,终身已矣,蜗名微利,误人之本,从此亦不复思进取也。” |
wú wǎng bù lì无往不利 | 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指处处行得通。 | 唐 李虚中《命书》:“官高禄厚,无往不利。” |
yuán hēng lì zhēn元亨利贞 | 《周易》乾卦卦辞。用作序数,相当于甲、乙、丙、丁 | 《周易·乾·文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合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
méi jié zhī lì眉睫之利 | 眉睫:眉毛和睫毛。眼前微小的利益。 | 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图眉睫之利,不顾充要。” |
gàn cuì lì luò干脆利落 | 简单爽快。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子罕》:“因为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许多老朋友真可怜,死得不干脆利落,拖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
yǒu yī lì jì yǒu yī bì有一利即有一弊 | 弊:弊病,害处。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6回:“天下事有一利即有一弊,那里有没有弊病的道理。” |
wú lì kě tú无利可图 | 图:谋取。没有利益可谋求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两样事业,一时都无利可图,完全是为了公益,我开典当是为方便穷人。” |
líng yá lì chǐ伶牙利齿 | 伶:聪明,乖巧;利:流利,锋利。口齿流利。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袭人本来老实,不是伶牙利齿的人,薛姨妈说一句,他应一句。” |
ài rén lì wù爱人利物 | 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
wéi lì shì zhú惟利是逐 | 指惟利是视。 | 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这利己主义到了‘惟利是逐’的地步,却是非空虚到极点不可。” |
wéi lì shì tú唯利是图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 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
lì yòu wēi xié利诱威胁 | 利诱:用利益诱惑;威胁:恐吓。形容软硬兼施,使别人顺从。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但是他们经不起帝国主义的利诱威胁。” |
lì yù xūn xīn利欲熏心 |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袭。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 宋 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 |
xiū jiù lì fèi修旧利废 | 把破旧的修补好,把废物利用起来。指厉行节约。 |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废《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
lì bàng yǐ dāo利傍倚刀 | 倚:靠着。“利”的偏旁是刀字,意指追求私利犹如倚在刀口上。比喻贪利常得祸。 | 《古诗源·古诗二首》:“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
nì ěr lì xíng逆耳利行 | 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 《旧唐书·王晙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 |
gōng míng lì lù功名利禄 | 名利地位。 |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 |
lì xī qiū háo利析秋毫 |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 《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
rǎng quán duó lì攘权夺利 | 犹言争权夺利。 |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 |
zuò shōu yú lì坐收渔利 |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lì jǐ sǔn rén利己损人 |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君当传与世人,广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损人。” |
yú wēng dé lì渔翁得利 | 见“渔人得利”。 |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5回:“趁着潮州兵将赴调,我乘空袭了城池,岂不是渔翁得利?” |
zé lì xíng quán择利行权 | 权:权宜,因时因事变通办法。指选择有利条件,采取应变措施。 | 《投笔肤谈·兵机》:“惟能因机而制变,择利而行权。” |
lì shēn huò sù利深祸速 | 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 | 《后汉书 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
zì sī zì lì自私自利 | 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 宋 程颐《二程语录》:“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 |
ān shì lì chù安室利处 | 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 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 |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biàn kǒu lì shé辩口利舌 | 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 汉 王充《论衡 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
juān dī wēi lì涓滴微利 | 涓:细流;滴:水珠。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 | 《新编五代史评话 晋史》卷上:“贪取涓滴之微利,而自弃丘山之大功乎!” |
bù sī qí lì不私其利 | 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
lì hài yōu guān利害攸关 | 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
yǒu hài wú lì有害无利 | 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 东汉·班固《汉书·吾丘寿王传》:“以众吏捕寡贼,其势必得。盗贼有害无利,则莫犯法,刑错之道也。” |
rén yán lì bó仁言利博 |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
sǔn rén lì jǐ损人利己 |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利:使得到好处。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
tān róng mù lì贪荣慕利 | 慕:羡慕。贪求荣誉,慕财图利。 | 《周书·柳带韦传》:“夫顾亲戚,惧诛夷,贪荣慕利,此生人常也。” |
lì bù kuī yì利不亏义 |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 《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
yǒu bǎi hài ér wú yī lì有百害而无一利 | 百害:泛指许多坏处。有许多坏处,没有一点好处。 |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tān míng ài lì贪名爱利 | 贪图名位,喜好钱财。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贪名爱利,汨没世途。” |
lì rě míng qiān利惹名牵 | 亦作“利绾名牵”。谓为名利所诱惑羁绊。 | 元·张歌《湘妃怨·乐闲》曲:“想当年,利惹名牵。” |
jí gōng hǎo lì急功好利 | 见“急功近利”。 | 清·恽敬《三代因革论》:“而又日见贡之简略易从,争趋之以为便我。便我,于是急功好利之君之大夫,徇其民而大奕之。” |
xiāng lì bèi yì乡利倍义 | 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乡利倍义乎!” |
jiàn lì sī yì见利思义 |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zhuī dāo zhī lì锥刀之利 | 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 | 《后汉书 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 |
qiú míng qiú lì求名求利 | 追求名利。 | 宋·孙惟信《水龙呤·除夕》:“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
dàn yǐ zhòng lì啖以重利 | 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 《史记·高祖纪》:“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
yīn lì chéng biàn因利乘便 | 因:顺着。凭藉有利的形势。 | 汉 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
zhú lì zhēng míng逐利争名 | 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 | 金·马钰《满庭芳·叹世》词:“行尸走骨,逐利争名。伤神损气劳形。” |
méi chá méi lì没查没利 | 谓言语不实。 | |
cùn lì bì dé寸利必得 |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
chún jiān shé lì唇尖舌利 | 言词尖利。 | |
lì yòng hòu shēng利用厚生 |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 《尚书 大禹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
yíng tóu wēi lì蝇头微利 |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
quán héng lì bì权衡利弊 | 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 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
tān fū yě lì贪夫狥利 | 同“贪夫徇财”。 | |
tān fū xùn lì贪夫徇利 | 徇:通“殉”,以身从物。贪财的人为财利送命。形容人爱财如命。 | 元·揭傒斯《逸士徐君墓志铭》:“尝市大木筑室,将伐,贪夫徇利,造辞以争,因以让之,不以为弱。” |
shèng shuāi lì hài盛衰利害 | 兴盛、衰落、利益、损害,指世间人事发展的各种情况。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 |
qū lì bì hài趋利避害 | 趋:奔向。奔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有害的一面。 | 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
qiǎo yán lì kǒu巧言利口 |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
qiǎo wěi qū lì巧伪趋利 |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 《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
wú lì bù qǐ zǎo无利不起早 | 指有利可图就很早起来。比喻为了图利而从事某事。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们都是急性子,无利不起早,讲究的是空手套白狼。” |
bì hài jiù lì避害就利 | 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 | 《吴子·图国第一》:“谋者,所以避害就利。” |